辉达娱乐
辉达娱乐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产品展示 > 斯巴鲁忠诚僚机进入实机测试,背后竟是二战战机巨头的 “逆袭”

斯巴鲁忠诚僚机进入实机测试,背后竟是二战战机巨头的 “逆袭”

发布日期:2025-07-29 16:16    点击次数:111

2025年7月,日本富士重工旗下的斯巴鲁公司向防卫省移交了一架忠诚僚机,用于验证“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的实际价值,这一行动标志着日本忠诚僚机已正式进入实机测试阶段。

说到斯巴鲁,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森林人”SUV和全时四驱越野车型。但很少有人了解,航空产业才是它的根基所在。其前身“中岛飞行株式会社”最早可追溯至1917年,二战期间主要负责战斗机的生产工作。当时,中岛飞行株式会社是日本二战时期规模最大的航空生产企业,主要供应陆军,同时也为海军代工生产。其产品涵盖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和舰载攻击机等多个品类,代表机型包括九七式战、隼、疾风等陆军主力战斗机,一式、九九式等轰炸机,百式侦察机,以及著名的B5N“九七舰攻”和B6N“天山”舰攻。中岛飞行株式会社曾一度支撑起日军的大部分航空力量,其制造实力和技术水准在当时的日本处于领先地位。

1953年,该公司正式组建为富士重工株式会社,开始转向汽车制造领域发展,初期主要生产摩托车和小型汽车,1965年推出首款量产轿车斯巴鲁360。1972年,推出全球首款大规模量产的四轮驱动乘用车莱昂4WDEstateVan;1984年,成功研发出世界首台电控无级变速器(ECVT)。1987年,推出全球首款搭载ECVT的Justy车型;2017年,富士重工株式会社更名为斯巴鲁。斯巴鲁凭借水平对置发动机、对称式全轮驱动系统打响名号,成为与丰田、三菱、马自达齐名的日本汽车企业。即便在汽车制造领域发展得顺风顺水,它的老本行——航空产业也未曾荒废,尤其在无人机飞控领域积累了深厚技术。斯巴鲁制定的无人机防碰撞规则于2024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证为全球通用标准,2023年,斯巴鲁与防卫省防卫装备厅(ATLA)签订了忠诚僚机研发测试的长期合作协议。

除斯巴鲁外,三菱也参与了日本忠诚僚机的开发工作。2024年东京国际航展上,三菱展示了其“协同作战飞机”(CCA)概念,甚至将歼20列为假想敌。不过,斯巴鲁率先完成实机交付,进度上领先于三菱。

斯巴鲁忠诚僚机的机身截面为倒梯形,采用背部进气布局,配备V形垂尾,整体外观与美国XQ58高度相近。该项目于2020年3月启动,今年7月完成实机移交,后续测试将在九州、北九州等地推进。

斯巴鲁无人机的“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测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飞行员远程操控单架无人僚机;第二阶段实现一控多机,即一架有人机可操控多架无人僚机,达成半自主协同作战;第三阶段实现全自主编队作战,让无人机具备复杂环境适应能力。目前的斯巴鲁无人机正处于第一阶段,重点验证一名飞行员控制一架无人僚机的协同模式,核心测试通信中继、传感器融合等基础功能。

尽管处于第一阶段,但凭借斯巴鲁公司的百年技术积淀,这一阶段的“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系统仍有不少亮点。一是具备动态航线生成能力,无人机可自主规划最优飞行路线,对任务变化实时做出调整。这意味着斯巴鲁无人机能自主规划航线,这与该公司在无人机避障技术上的优势密切相关。二是拥有有人/无人一体化操作界面。有人战斗机飞行员可在驾驶舱内直接操控无人机,即同时操纵战斗机与无人机。这是因为斯巴鲁将无人机控制界面整合到了有人机座舱中,也就是说,飞行员可通过战斗机的人机界面直接操控无人机,而非依赖平板电脑。

不过,斯巴鲁的“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系统存在明显短板,关键在于日本缺乏自主研发的优质五代有人长机。“心神”仅是验证机,F-3研发陷入停滞,日本只得加入英国主导的GCAP(全球空战计划),但GCAP预计要到2035年才能实现实机部署,且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根据日本防卫装备厅公布的“有人-无人协同发展路线图”,全自主编队作战能力预计2030年前后实现,届时将面临无五代有人长机可用的困境。日本目前虽装备数十架F-35,但均为进口机型,且受美国严格管控,基本没有改装可能;剩余的F-15J和F-2中,前者同样引自美国且过于老旧,可供改装的只剩相对落后的F-2。从斯巴鲁无人机的相关报道来看,未出现有人长机画面,用F-2改装的可能性极大。

此外,日本不具备开发类似中美AI空战验证机的能力,这限制了斯巴鲁无人机的空战性能,使其仅能与有人机协同执行情报收集、监视、防空压制、护航打击等任务。

总体而言,尽管斯巴鲁在无人机飞控领域技术实力雄厚,但受日本航空工业整体水平限制,尤其是缺乏独立研制五代机的能力,其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在我国已列装歼-20S双座重型五代机的背景下,中日在这一领域的差距只会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