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辉达娱乐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产品展示 > 军力薄弱、内部分裂,欧洲为何沦落到怕成,中美俄的菜?

军力薄弱、内部分裂,欧洲为何沦落到怕成,中美俄的菜?

发布日期:2025-08-31 16:33    点击次数:162

“我们要避免成为中美俄餐桌上的菜! ”2025年8月底,法国总参谋长布克哈德的这句话像一颗炸弹,瞬间传遍了整个欧洲。

就在他说出这句话的同时,欧盟宣布将继续对包括美国科技巨头在内的全球互联网企业展开反垄断调查。这个动作被广泛解读为欧盟终于要对美国“出手”了。

俄乌冲突在2022年2月爆发后,欧洲各国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极度被动的局面。能源价格飙升,通货膨胀率创下历史新高,2022年欧元区通胀率达到8.4%,是1999年欧元诞生以来的最高水平。

欧洲企业不得不支付比竞争对手高出数倍的电费和天然气费用。 德国经济在2023年萎缩了0.3%,作为欧盟经济引擎的德国首次出现经济负增长。

欧盟委员会数据显示,2023年欧盟与美国贸易逆差达到了创纪录的2100亿欧元。 与此同时,美国在2022年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为美国本土企业提供了3690亿美元的补贴,直接吸引欧洲企业将生产线转移到美国。

大众汽车宣布在北美投资50亿美元建设电池工厂,西门子投入5亿美元在美国扩大产能。 欧洲企业用脚投票的背后,是欧盟整体工业竞争力的下滑。

1990年代,欧盟GDP占全球比重超过25%,到2023年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17.3%。 相比之下,中国同期从不到4%增长到18.6%,首次超过欧盟。

在科技研发投入上,欧盟27国2023年的总研发支出为3530亿欧元,而美国同年的研发支出折合欧元达到6210亿,中国则折合欧元约5280亿。 欧盟在研发投入上已经被中美两国远远甩开。

法国总统马克龙多次公开表示:“欧洲不能成为美国的跟班。 ”但在实际行动上,欧盟各国却难以达成一致。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2023年否决了欧盟关于乌克兰军事援助的提案,德国则坚持要从美国购买F-35战机而不是支持欧盟联合开发的战斗机项目。 波兰在2023年从韩国购买了价值145亿美元的武器装备,而不是选择欧盟内部的军工企业。

在军事领域,欧盟的弱点更加明显。 北约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军费支出达到9160亿美元,欧盟27国的军费总和仅为2890亿欧元。 欧盟国家中只有希腊和爱沙尼亚达到了军费占GDP2%的标准,而美国这一比例是3.5%。

欧盟试图建立快速反应部队的计划已经讨论了20多年,至今仍停留在纸面上。 在俄乌冲突中,欧洲国家不得不依赖美国提供情报支持和武器装备。

德国联邦国防军被曝出装备严重不足,128架“台风”战斗机中只有不到40架能够正常执行任务。 荷兰海军的新型潜艇因为缺少零部件而长期停泊在港口。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在2014年预言:“欧洲正在失去其国际影响力。 ”十年后,这一预言正在变成现实。 欧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没有常任理事国席位,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份额也在下降。

2023年,印度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前四名分别是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经济实力的变化正在重塑全球格局。

欧盟内部关于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存在严重分歧。法国主张战略自主,德国则更倾向于维持与美国的传统盟友关系。 中东欧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对俄罗斯的担忧使它们更加依赖美国的保护。

这种分歧在制裁俄罗斯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一直反对全面能源禁运,而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则要求采取最强硬的措施。

欧洲议会2023年的一份报告指出,欧盟委员会提出的3000亿欧元“全球门户”计划,旨在对抗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但实际资金到位不足十分之一。相比之下,中国同期在152个国家完成了价值超过8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

在数字技术领域,欧盟没有一家企业进入全球互联网公司市值前十名。 美国的苹果、微软、谷歌和亚马逊的市值总和超过7万亿美元,相当于欧盟27国GDP总和的近三倍。

欧盟推出的《数字市场法案》和《数字服务法案》试图规范科技巨头的行为,但2023年的执法记录显示,这些规定执行起来困难重重。 苹果公司被处以5亿欧元的罚款,但这仅相当于其两天半的利润。

欧洲消费者仍然在使用美国的操作系统、社交媒体和云计算服务。 在人工智能领域,欧盟的初创企业获得的投资仅为美国同类型企业的五分之一。

2024年第一季度,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试图保护本土汽车产业。 但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电动汽车的价格优势主要来自供应链效率和创新,而非政府补贴。

欧盟内部市场专员布雷顿承认:“我们在电池技术和智能网联方面已经落后。 ”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份额从2021年的3.2%上升到2023年的8.7%,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快速增长。

在绿色能源转型方面,欧盟计划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到45%。 但2023年的实际占比仅为23%,各成员国进展差异巨大。 瑞典已经达到63%,而匈牙利只有15%。

欧盟建立的碳边境调节机制原本旨在保护欧盟企业,却引发了与美国、中国和印度的贸易争端。 印度已经表示将采取对等措施,对从欧盟进口的商品征收额外关税。

这些困境使得欧盟的“战略自主”口号显得苍白无力。 2023年12月,欧盟峰会原本计划就共同防务计划达成一致,但由于成员国分歧严重,最终只能发表一份措辞模糊的声明。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0%的欧洲民众认为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正在下降,只有不到30%的人相信欧盟能够成为与美国和中国平起平坐的世界力量。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2024年1月承认:“我们面临的是生存性挑战。 ”她表示欧盟需要重新思考其全球定位,但具体怎么做,至今没有明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