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辉达娱乐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产品展示 > 美军视角下的朝鲜战争转折点,三败一胜后再也不怕志愿军追杀了

美军视角下的朝鲜战争转折点,三败一胜后再也不怕志愿军追杀了

发布日期:2025-07-17 13:20    点击次数:59

前言:砥平里战斗是朝鲜战争中至关重要的一场战斗,它被写入了利文沃兹堡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的教材。美军认为,这场战斗不仅让他们真正学会了如何与中国军队作战,而且还在这里终结了中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一:

1950年12月30日下午4点40分,志愿军发动了第三次战役。整个三八线北侧的志愿军重炮群同时猛烈开火,由于炮击突如其来,美国的炮兵完全没有准备,被中国的重炮群压制住。在韩国第1师12团的阵地前,炮弹不断轰击,炸飞了阵地前的地雷场和铁丝网,形成了两条宽6-10米、长40米的通道。刚刚进入阵地的韩国第1师由于尚未来得及构筑防御工事,大量简易掩体和暴露在阵地上的重武器被炸飞。5点03分,炮击暂停,长期隐蔽在临津江北岸的志愿军39军116师347团和348团的战士们跃起,迅速穿越已经完全封冻的江面。

5分钟后,东翼的第346团两个先头连已经成功冲上南岸,向炮兵清出的安全通道发起突击。5点14分,西翼的第347团两个先头连也迅速抵达南岸,随后116师的主力部队继续过江向南推进,逐一清除残余据点。此时,跟随在后方的39军117师和115师也紧随其后。仅仅两个半小时,号称顽强勇敢的韩国第1师12团就被摧毁,许多官兵纷纷向南撤退。韩国第1师的预备队第15团本打算反攻,但志愿军紧随其后,迫使第15团在1月1日凌晨崩溃。整个后半夜,志愿军不断追击撤退中的韩国第1师,直到天亮才暂时停下进攻。经过一夜激战,39军已经突破三八线,深入敌后约10公里。

与此同时,韩国第6师也遭受了志愿军第40军和第38军的猛烈进攻。第40军118师越过汉滩川,与韩国第6师第7团展开激烈战斗;第38军第113师渡过汉滩川后,也与韩国第6师第19团陷入苦战。尽管推进稍显缓慢,但随着韩国第1师12团的崩溃,其阵地成了突破口,志愿军38军第119师通过这一口子转向东南,快速进入韩国第6师西南侧,38军第114师也成功突破了美军24师防线,进入韩国第6师东南侧,将其完全包围。被包围的韩国第6师迅速丧失战斗意志,迅速撤退,撤退队伍在山谷中遭到志愿军118师和114师的猛烈攻击,幸存者只能向议政府以南逃命。

在中线,志愿军42军和66军对韩国第3师和第5师发起了强烈的进攻。到1月2日清晨,韩国第3师、第5师和第8师全线崩溃,前来支援的第7师通讯也被切断。42军124师不顾空袭,顽强向南突进,到中午12点时,已经突破三八线50公里。66军也已推进至修德山,将汉城东北56公里的加平夹击在中间。此时,李奇微在汉城急忙驾车北上视察,途中遇到一群群没有武装、正慌张逃亡的韩国兵。李奇微试图拦住他们,但这些逃兵根本不理他,绕过他继续向南逃命。

随即,李奇微赶到美军第1军和第9军的指挥部,听取了两位军长的汇报后,决定下达撤退命令。他随后返回汉城。1月2日上午,美军第1军和第9军已全部撤至汉江南岸,志愿军第50军、39军、40军、38军和朝鲜第1军团则以弧形攻势逼近汉城。1月3日凌晨3点,志愿军第50军到达汉城桥头阵地。面对志愿军的猛烈攻击,美军24师和19团陷入混乱,急忙向汉城市区撤退。美军炸毁了汉江上的所有桥梁,只留下了两座舟桥。为了防止难民阻碍撤退,美军指挥官李奇微下令宪兵可以开枪射击难民,同时摧毁汉城的所有军事和民用设施。瞬间,汉城市区烟雾弥漫、火光四射,成为了抢劫者的天堂。

韩国政府机关和西方外交使团通过火车和汽车撤离汉城,超过50万市民跟随撤离。然而,韩国政府禁止难民使用公路和桥梁,导致他们只能在零下20度的寒风中穿越积雪覆盖的山岭和汉江的冰面向南逃离。大批难民要么被困在厚厚的积雪中,要么沉入冰冷的江水。汉城已然成为一座死城。李奇微回到指挥所,整理好行李后,拿出一件破旧的睡衣钉在墙上,并写下了一句话:“第8集团军司令官谨向中国军队总司令致意。”随后,他随撤退队伍乘车前往永登浦。大部分美军成功脱离与志愿军的接触。

然而,负责掩护撤退的英国29旅遭遇了大麻烦。1月3日下午6点,英国29旅在撤退过程中,皇家奥斯特来福枪团第1营被志愿军50军149师446团的1、2营和445团1营包围,在佛弥地山谷被全军覆没。1月4日,志愿军39军116师进入汉城,116师的348团副团长周问樵率队直奔总统府,并在李承晚的浴缸里泡了个澡。这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占领敌国首都。美军随后继续从汉江南岸撤退,并爆破了仁川港和金浦机场,销毁了160万加仑汽油、2.5万吨凝固汽油弹、9300吨工程器材和12列火车的弹药。

二:

1月7日,志愿军的进攻暂时停歇,第三次战役宣告结束。志愿军在西线推进至水原-金良场一带,东线则达到了杨平-砥平里-洪川地区。洪川、砥平里和最南端的原州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其中砥平里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铁路和公路干线交汇,若志愿军能够控制砥平里,便可以进而控制原州,并有可能一路打到大邱。李奇微不愿让原州落入中国军手中,于是发动了自上任以来的首次反攻,指示美军向北推进20英里,特别是美军第2师第23团的任务是试探性地进攻砥平里附近的双联隧道。

早在1月21日,美军侦察队距离双联隧道约1.6公里处进行了侦察,并与志愿军发生了短暂的交火。次日,第23团团长弗里曼命令C连和第24师第21团的一个连再次前往侦察。C连共有60名士兵,由詹姆斯·米切尔中尉指挥,搭乘一辆卡车和九辆吉普车,并有一架小型侦察机随行。中午时分,他们抵达双联隧道附近,营作战参谋梅尔·斯泰上尉的吉普车驶入一个村庄后遭遇袭击,车上的唯一可以与侦察机通讯的电台被炸毁。随即枪声四起,美军车队进退两难。第21团的连长哈罗德·穆勒中尉判断必须迅速占领前方的高地,以免全军覆没。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志愿军也猛扑向高地,最终有40名美军成功登顶,但他们仅携带了一挺轻机枪和几支勃朗宁自动步枪。志愿军则在相邻山头构筑阵地,朝美军开火。弗里曼获悉侦察部队被袭击后,立即命令第2营F连向双联隧道方向前进。连长斯坦利·蒂勒尔带领部队抵达后成功占领了志愿军的453号高地。夜晚,一名医务兵穿越封锁线告诉蒂勒尔,山顶上的弹药已用尽,因此蒂勒尔决定实施夜间救援。当他到达山顶时,威尔逊已经准备用最后一枚手榴弹自杀。

美军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在收到惨败消息后命令重新夺回双联隧道。弗里曼认为这一命令过于冲动,决定继续在453号高地巩固防线。阿尔蒙德得知后认为弗里曼行动迟缓,认为他胆小怕事,但副师长斯图尔特认为双联隧道难以防守,弗里曼的谨慎判断是对的。前一天的战斗表明,附近可能潜伏着大量中国军队。尽管如此,阿尔蒙德依旧不依不饶,催促弗里曼采取行动。弗里曼无奈,只得在凌晨4点做出回应。志愿军第42军125师利用浓雾悄悄接近美军阵地,战斗异常激烈。为了应对志愿军的进攻,弗里曼甚至将文书、司机、厨师和机修师都派上了战场。到了下午2点,乌云渐渐散开,空军支援及时到位,志愿军开始撤退,战斗最终结束。

三:那天夜里,弗里曼非常紧张,一直在加固防线,担心中国军队会再次发动攻击。第二天,阿尔蒙德命令他向6.4公里外的砥平里推进。让弗里曼感到惊讶的是,这次推进竟然几乎没有遇到抵抗便成功占领了砥平里,但他知道要守住砥平里并不容易。情报人员认为,志愿军必定潜伏在砥平里周围的某个位置。即使美军有九个师,也无法确定敌军的具体藏匿地点。按照常理,守住砥平里四周的高地就等于控制了砥平里,但为了在19公里长的山脊上构建一个半径为6.4公里的防御圈,需要一个师的兵力。而弗里曼只有5400人,所以他只能将兵力集中在一个3.2公里×1.6公里的矩形阵地上。

他将第1营部署在西北角,第3营守住东北角和东侧,法国营负责西侧,第2营守住南侧,美军在每条边上都占据了较高的地势,以压制任何方向的敌人进攻。弗里曼意识到,志愿军由于缺少重型武器,必然会占领高地,因此他决定充分利用美军的远程火炮优势。第23团的每个士兵都深知,生死存亡在于自己所挖的散兵坑够不够深,工事防御做得是否足够牢固。在接下来的十天里,美军精确测量了炮火射程,布设了大量铁丝网和地雷,还新建了一个小型飞机跑道,每天派巡逻队寻找志愿军的踪迹。

当弗里曼还在忙着挖战壕时,美军已派遣韩军第5师和第8师作为先锋,再加上美军第2师第38团、第9团以及第187空降团向北推进。刚开始时形势似乎一片大好,志愿军只是撤退。然而,随着美军的阵型间隔越来越大,逐渐陷入了志愿军设下的天罗地网。2月11日晚10点,志愿军发动了横城反击战,韩军很快被打垮,由于韩军的溃败,美军第10军的退路被切断,伤亡超过2000人,韩军伤亡约一万人,足足溃退了26公里。砥平里一带被志愿军的五个师包围,此时第23团的两个营被困在原州以北,增援的英国旅在途中遭到阻击,损失惨重,无力突破封锁,原州城也可能无法守住。

弗里曼惊恐万分,要求撤退,但被李奇微拒绝了。他承诺将竭尽全力派援军解救弗里曼。无奈之下,弗里曼召集部下开会,告诉他们:“我们必须在这里战斗到底。”他要求大家立即检查每个散兵坑。13日晚10点,军号响起,志愿军首先发动了对第23团第2营G连3排阵地的攻击。G连阵地正对397号高地,397号高地延伸出的山脊直插进G连3排阵地,阵地不仅比防御阵地突出,而且地势较低,志愿军可以直接从山顶上冲进阵地。这段457米长的阵地由排长麦吉中尉带领46人防守,因此被称为“麦吉山”。

志愿军的三营七连很快就找到一段干河床作为掩护,并派出一个步兵班顺着山脊冲下来扔了几颗手榴弹。另一个步兵班从干河床爬上山丘发起试探性进攻,麦吉少尉没有看到任何目标,因此下令士兵们只在看到目标时才开火。志愿军的第一次试探进攻没有成功,但一个小时后,他们再次发动了进攻,并在接近3排中央处投掷了一颗手榴弹,炸伤了一个班长。麦吉少尉在20码外也扔了一颗手榴弹,半小时后,志愿军的机枪开始开火,打伤了美军阵地中央的机枪手。一个步兵班顺势接近美军阵地,两个步兵班朝着G连3排和1排的结合部扑去,打死了4名美军士兵,成功占领了G连1排阵地并向3排射击。

受到攻击的麦吉少尉立刻打电话给G连连长希斯,希斯也不清楚情况,又打电话问1排长,1排长在一间小屋里打电话询问右翼的史密特军士,史密特也不知道情况,只回答“没事”。1排长告诉希斯没问题,希斯又告诉麦吉没事。麦吉只好喊话让1排阵地不要开火,这时,志愿军越过右翼的散兵坑,两个美军逃跑,一个被打死。志愿军向麦吉的散兵坑投掷了3颗手榴弹,麦吉的枪卡壳了,电话线也被切断,他只能派人下山求援。希斯带着15名炮兵赶去增援,但还没到就被迫击炮弹吓得四散逃跑。希斯只能怒骂着四处驱赶那些躲避的炮兵。

另一位上尉爱尔奇强行带着10名炮兵上山,但到山前坡时发现1排左翼的3名机枪手已经阵亡,3排中央的机枪也被炸哑了。麦吉命令几个人去夺回机枪,但又被敌军击杀。2营预备队的一个班赶到,但不到10分钟就剩下3至4个人。到了早晨,左翼的一个排也溃散了,这意味着麦吉完全暴露在志愿军的火力下。2月15日凌晨3点,G连失去了全部阵地,麦吉带着剩下的5名士兵越过山脊撤退。志愿军占领阵地后立即向山下的炮兵阵地开火,打死打伤了不少美军。迫击炮排的哈伯曼少尉试图组织反击,但士兵们宁愿呆在帐篷里,也不愿和他反击。弗里曼只好命令一个游骑兵排和2营预备队的剩余28人,再加上G连的5名士兵、6名炮手和2名机枪手,去夺回G连1排和3排的阵地。

结果,刚在迫击炮的掩护下开始进攻,就遭到了十发迫击炮弹的轰击,造成6人受伤。游骑兵排在深雪中向上爬时,又被法国营阵地的机枪打伤了几个人,甚至一辆坦克也受到了机枪的攻击,打死打伤了几名士兵。志愿军在G连2排阵地的机枪也打伤了几个美军,游骑兵爬上山顶时,原本36人的游骑兵排已经损失了三分之一。双方在山顶上激烈混战了一段时间,游骑兵排长阵亡,希斯也被击中胸口重伤。2营预备队仅剩5人,美军惨败,剩余的士兵只好横跨冰冻的稻田向砥平里撤退,但法国营的战斗挡住了志愿军,志愿军在勉强突破战壕后也无力再攻。

弗里曼整晚都在各个阵地之间辗转。14日拂晓,他被一枚迫击炮弹的弹片划伤,只能拄着拐杖继续视察前线阵地。阿尔蒙德以此为借口,撤销了弗里曼的指挥权。军作战处长切尔斯中校接替了指挥工作,愤怒的弗里曼试图打电话说服阿尔蒙德收回命令,但被拒绝。切尔斯中校到达砥平里后,选择暂时让弗里曼继续指挥,同时让副团长梅扎尔负责指挥,自己则躲到阵地后方等待李奇微的援军。援兵英国旅在途中遭到围困,另一支由柯罗姆贝茨上校指挥的第1骑兵师第5团于14日晚抵达原州,但由于汉江大桥被炸毁,只能通过临时搭建的浮桥。

15日早晨,柯罗姆贝茨在曲水里遭遇猛烈阻击,他打电话给切尔斯说无法带领全部人员到达砥平里。切尔斯回答:“来吧,无论有没有车队都行。”于是柯罗姆贝茨命令只带坦克和160名步兵前进。步兵营营长特雷西中校认为让步兵站在坦克上等于是“肉靶子”,但他的抗议毫无作用。柯罗姆贝茨同意,如果敌人火力过猛,步兵可以跳下坦克。然而,坦克一停下就开始还击,步兵们跳下坦克时,却没有收到坦克开动的信号。特雷西和30名士兵被抛下后被俘,坦克每次停下都会抛下大量步兵,最终至少有70至100名士兵被抛弃。下午5点左右,柯罗姆贝茨带着仅剩的十几辆坦克和23名步兵到达砥平里,志愿军误以为美军援兵到达,被迫撤出战场。

四:结语

在砥平里之战中,志愿军几乎取得了胜利。尽管这次攻击以失败告终,但也让美国军方发现了志愿军在弹药、食物和医疗补给上的严重短缺。随着战斗进入第三天,无论局势是否有利,志愿军只能选择撤退。李奇微从这次经验中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掌握了礼拜攻势的战术,这一战术对美军来说成为了整个战争的转折点。之后的战斗中,双方不再采用三次战役那种大规模的步伐式进攻,而是转变为堑壕战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