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辉达娱乐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辉达娱乐介绍 > 俄乌冲突启示中国 万枚红旗2导弹别扔 改装打台湾有大用

俄乌冲突启示中国 万枚红旗2导弹别扔 改装打台湾有大用

发布日期:2025-07-17 14:40    点击次数:197

大家伙儿可能都觉得吧,现代战争那不就是比谁的武器更先进,谁的科技更厉害吗?隐身飞机啊,高超音速导弹啊,这些听起来就特别“高大上”的东西,好像一拿出来就能把对手打得找不着北。咱们平时看电影、看新闻,也都是这么想的。好像只要武器够厉害,就能“秒杀”一切。

可这两年,你看俄乌战场上打得那叫一个热闹,都快三年了还没个完。这场仗,好像就给大家伙儿上了一课:光靠那些最尖端的武器,还真不一定能把仗打赢。有时候啊,那些咱们觉得“老掉牙”的东西,如果数量足够多,也能发挥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大作用。这不,就有人琢磨开了,咱们解放军仓库里那些堆了几万件的“老古董”,比如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红旗-2防空导弹,还有那些即将全部退役的歼-7战斗机,是不是也能在未来派上大用场,尤其是在咱们要解决台湾问题的时候?

咱们先说说这俄乌战场上的事儿。一开始,大家伙儿都以为俄罗斯会用那些先进的导弹啊、飞机啊,来个“闪电战”,把乌克兰一下子就给打趴下。结果呢?打了这么久,战场上唱主角的,反而是各种型号的火炮。为啥会这样?

道理其实挺简单的。你想啊,那些最先进的导弹,那是真的贵,一枚可能就得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民币,而且数量也有限。用它们去打敌人的指挥中心、机场、雷达站这些“大鱼”,那肯定是物有所值。可问题是,这些“大鱼”打完了,战场上还有成千上万的步兵、坦克、各种各样的工事、炮兵阵地。这些目标,虽然单个价值没那么高,但数量可就海了去了。你总不能拿一枚上千万的导弹去炸一个散兵坑吧?那不是太浪费了吗!

这时候,那些造价相对便宜、能持续大量发射的火炮就显出本事了。火炮虽然没导弹那么精准,射程也没那么远,但它架不住量大啊!几百门、几千门火炮一起开火,那场面,那威力,足以覆盖一大片区域,把敌人炸得抬不起头来。这种“万炮齐鸣”的火力压制,在地面战、消耗战里头,简直就是“性价比之王”。俄乌战场上,双方围绕着一个村子、一个城镇能拉锯好几个月,靠的就是你来我往的炮击。

所以说啊,这场仗就告诉咱们一个道理:武器的先进程度固然重要,但武器的数量、它的可靠性,以及它是不是适合用来对付手头的目标,同样关键。就像老话说的那样,“好汉架不住人多”,你单个的本事再大,人家要是用人海、用弹海堆过来,你再强也可能被耗死。这么一琢磨,咱们手里那些数量庞大、但看起来有点“过时”的装备,是不是就能重新上岗了呢?

这不,有人就瞄上了咱们的“老功臣”——红旗-2型防空导弹。这玩意儿可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就研制出来了,算是咱们国家自己造的第一代地对空导弹。那时候它可是相当厉害的,能打得又高又远。虽然现在看来,它的技术已经跟不上时代了,防空任务也早就交给更先进的导弹了。但它有一个谁也比不了的优点:数量多得吓人!听说是仓库里还屯着一万多枚呢!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有人可能就纳闷了:都这年头了,红旗-2这老家伙还能干啥?打飞机肯定是不行了,现代飞机随便一加速就能甩开它。难道就让它们在仓库里生锈,最后当废铁卖了?

可有人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它稍微改造一下,让它也能打地面目标!

你可能会问了,防空导弹也能打地面目标?这听起来有点玄乎啊。但从技术上讲,这事儿还真行得通。防空导弹本身就是奔着天上飞的目标去的,速度快,弹头威力也大。只要稍微改改它的制导系统,让它能瞄准地面的固定目标,这技术难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那改完了有啥用呢?文章里说得特别明白:用来对付台湾岛上那些“中低价值目标”!

为啥要这么干?咱们都清楚,收复台湾,那可不是简简单单地一波“导弹雨”就能解决的事儿。有人可能觉得,直接把台湾的主要目标都炸平了,然后咱们解放军就能顺利登陆,台湾老百姓就夹道欢迎了。但这明显是把问题想简单了!台湾虽然地方不大,但它的防空系统可不是吃素的,虽然可能拦不住咱们最先进的那些导弹,但它也有上千枚防空导弹,对付一些速度没那么快、弹道相对固定的目标,还是有一定拦截能力的。

而且,咱们的目标是“台独分子”,是那些军事目标,可不是要无差别地去攻击,更不能伤及咱们的台湾同胞。咱们那些最先进的、最宝贵的高超音速导弹、巡航导弹,数量毕竟有限。如果把它们都用来打那些雷达站、机场、指挥部这些“大目标”,打完了呢?台湾岛上还有大量的军事设施、坚固工事、弹药库、油料库等等,这些目标数量庞大,你再用昂贵的导弹去打,那可就太浪费了,也消耗不起!

这时候,一万多枚改装过的红旗-2导弹就派上大用场了!你想啊,就算台湾有两千枚甚至更多拦截弹,它能一口气拦下多少枚来袭的导弹?拦截弹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咱们用几千枚甚至上万枚红旗-2,像潮水一样地打过去,瞄准台湾岛上那些固定的军事目标,比如那些老旧的阵地、工事、仓库,甚至一些固定部署的火炮阵地。就算拦截率不是百分之百,甚至只有一半,架不住咱们数量多啊!几千枚扔过去,光是靠数量优势,就能把台湾的防空系统耗光,或者让它瘫痪,同时打掉大量的二线军事目标。

这就像是咱们用一种“相对便宜、数量巨大”的武器,去消耗和瘫痪敌人“相对没那么先进、数量也有限”的防御力量,以及那些“数量庞大、价值相对不高”的军事目标。这既能最大限度地瓦解敌人的抵抗力量,又能尽量减少对普通民众生活区域的影响,更符合咱们“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放弃武力选项”以及“剑指台独、而非台湾同胞”的政策。而且,把这一万多枚红旗-2消耗在这里,咱们那些更先进的、数量有限的宝贝导弹和战机,就能省下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更复杂局面,比如“周边那些蠢蠢欲动的邻居”或者其他外部势力的干预。这叫“好钢用在刀刃上”,也叫“田忌赛马”,用咱们的“下等马”去消耗对手的“中等马”,再用咱们的“上等马”去解决对手的“上等马”。这盘棋,一下子就活了!

除了红旗-2,文章里还提到了另一个咱们的“老宝贝”——歼-7战斗机。这款飞机是根据苏联米格-21的技术造出来的,咱们自己又改了很多型号,造了几千架,曾经是咱们空军的主力,还出口到不少国家。

可现在呢?咱们空军早就大规模换装了歼-10、歼-11、歼-16,甚至歼-20这些更先进的飞机了,歼-7在现代空战里头,已经完全跟不上趟了,大量的都已经退役,听说今年内就要全部退光了。这一下退下来的飞机,数量也是非常可观的,估计得有几千架。

这些退役的歼-7怎么办?难道就直接当废铁卖了吗?那可太可惜了!

文章又从俄乌战场上找到了灵感。你看俄乌战场上,各种小型的无人机、巡飞弹大放异彩,炸毁了不少坦克、火炮这些目标,效率还挺高。那咱们的歼-7能不能也稍微改装改装,变成“大号无人机”或者“大号巡飞弹”呢?

歼-7的特点是什么?它飞得快(毕竟是超音速飞机),机体结构也比较结实,个头也挺大,能带不少东西。虽然作为有人驾驶的战斗机,它航程短、载弹量小、火控雷达落后,不适合现代空战和精确对地打击。但如果把它变成无人机呢?

你可以想象一下,把退役的歼-7去掉驾驶舱、生命保障系统这些没用的东西,腾出空间加装更多的燃料、更先进的控制系统,甚至直接在里头塞满炸药或者子母弹,让它变成一个巨大的、带着翅膀的“飞弹”。通过提前设定好的程序,或者在后方远程遥控,让它直接冲向敌人的重要地面目标,比如坚固的指挥部、大型弹药库,甚至集结起来的装甲部队或者炮兵阵地。这玩意儿带着高速撞过去,再加上它携带的炸药爆炸,那杀伤力绝对是惊人的,比那些小型巡飞弹的威力要大得多。而且,几千架的基数摆在那里,就算改装花点钱,也比重新造全新的先进武器要便宜得多,这可是彻彻底底的“变废为宝”。

或者,就像文章里说的,把它改装成无人僚机。在咱们的歼-20、歼-16这些最先进的战机执行任务的时候,让这些无人化的歼-7飞在前面,充当“诱饵”或者“火力吸引点”。它们速度快,雷达信号特征跟有人驾驶的战机类似,能引诱敌方的雷达开机,甚至发射他们宝贵的防空导弹。这样一来,就能为咱们的主力战机开辟出一条安全的通道,或者消耗掉敌人的防空火力,掩护主力进行关键的打击。

这不就是“老当益壮”、“废物利用”的最好例子吗?这些曾经在天空翱翔的骄子,虽然已经无法再进行激烈的空中格斗,但换个身份,换个赛道,一样能在战场上发挥出让敌人头疼的作用。

所以你看,现代战争啊,真不是咱们想的那么简单,光追求最尖端的东西就行了。有时候,把手里那些看似过时的“旧牌”重新洗一洗,说不定就能打出意想不到的好牌。俄乌冲突的经验,加上咱们自身庞大的武器库存,特别是那些看似老旧、但数量惊人的装备,确实提供了很多值得咱们去思考和挖掘的潜力。红旗-2和歼-7的故事,或许只是个开始,咱们军火库里那些压箱底的宝贝,说不定啥时候就能重新上阵,用一种全新的姿态继续为国发光发热呢。这其实就是一种开放的思维在军事领域的体现,也是咱们“人民战争”思路在现代条件下的灵活运用——不放过任何一种可能的手段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