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香山运筹帷幄:百万雄师渡长江解放南京全纪实
1949年4月,毛泽东同志于香山双清别墅内,翻阅了有关南京解放的喜讯。
渡江战役,继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成为解放战争中我军对国民党军队实施战略追击的首场重大战役,同时也是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规模前所未有的强渡江河的攻势作战。在香山革命纪念馆举办的“红色电波中的领袖风范——毛泽东同志香山时期发布电报手稿”专题展览中,陈列着毛泽东在香山期间运筹帷幄、指挥渡江战役时起草的珍贵电报手稿。这些手稿生动地再现了毛泽东及其战友们在香山运筹帷幄、谋篇布局,指挥百万雄师在绵延千里的战线上纵横驰骋的壮阔场景,深刻地体现了中共中央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和坚定不移地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崇高政治抱负。
渡江前的形势
自1948年秋季至1949年初春,人民解放军接连在三大战役中获胜,成功消减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并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域。此时,国民党军队已处于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状态,可用于作战的部队仅余百万之数。这些零散的部队遍布自新疆至台湾的漫长防线,已无力在战略上构建有效的防御体系。加之连番败仗,纪律松懈,士气低迷,战斗力极度削弱;相较之下,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自战争初期的一百二十余万增至三百五十八万,不仅装备了强大的炮兵,还拥有铁道兵、工程兵、装甲兵以及通信兵等规模可观的兵种。部队具备出色的机动作战能力,丰富的集群作战经验,纪律严明,士气高涨,与国民党军队形成鲜明对比。国民党在军事上失去了有效的防御能力,政治上也陷入四分五裂、分崩离析的境地。正如毛泽东所言,“敌我形势的根本转变已然实现”。全国性的胜利已为期不远。
即便在屡遭败绩后,国民党反动势力仍不愿接受失败的现实。在美国帝国主义的扶持下,蒋介石于1949年元旦发布了一则“求和”公告,借助“和谈”的幌子进行遮掩,同时调集了大量兵力构筑长江防线,加速部署,意图借助长江的天险来阻挡人民解放军的南进步伐,保住其所谓的“半壁江山”,并伺机东山再起。
在革命胜利曙光初现之际,中共对国民党的“和谈”提议及各阶级的政治动态保持高度警觉。面对是彻底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还是妥协退让导致革命中断的抉择,这成为了中国人民面临的一大考验。面对这一局势,毛泽东洞察秋毫,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元旦致辞,深入剖析了国民党的“和谈”骗局,并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战斗号角,彰显了中共争取完全胜利的坚定意志。
中共中央坚信,“胜利的格局已然确立,通过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已是毫无疑问”;然而,他们也深知,“以和平途径赢得胜利,有利于减少国家的破坏,最大限度地保留人力物力,为未来的和平建设储备更多物质基础”。基于此,为了尽快让中国人民获得真正的和平,1949年1月14日,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表明愿意在“八项条件”的基础上与国民党政府展开和平谈判。同时,他对人民解放军也发出警告,在国民党反动政府未接受并实现真正的民主和平之前,决不可丝毫放松战斗意志。
渡江计划的演变
渡江南征,乃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深思熟虑的战略部署。追溯至1948年10月11日,中央军委在部署淮海战役的电报中,便已勾勒出1949年秋季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协同渡江作战的初步蓝图。淮海战役甫一结束,毛泽东便向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将领发出电报,明确“三月底发起渡江战役”的既定计划。渡江作战的日期,自此首次得以确定。为强化渡江作战的集中领导,中央军委同时决定“总前委继续行使军事及作战指挥权”,从而使淮海战役的总前委顺理成章地转变为渡江战役的总前委。随着和平谈判的启动,为给予国民党政府以思考和签署的时间,以期达成有利于人民的协议,中共中央放弃了3月底渡江作战的最佳时机,并多次推迟渡江时间。然而,无论战局如何,人民解放军都必须渡过长江,绝不允许中国重蹈“南北朝”的历史覆辙。这一举措彰显了中共彻底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的坚定决心。
自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闭幕以来,中央军委的领导人同与会者陈毅、饶漱石、邓小平、谭震林一道,对“渡江战役的具体日期定于4月10日,和平谈判的日期则安排在4月1日或4月5日”达成共识,并作出决策。“在我方展开和平谈判十日或五日之后,我军将发动渡江行动。”此举旨在“迫使敌方要么签署对人民有利的和平协议,要么因和谈破裂而承担继续战争的责任”。
3月17日,中央军委向第二、第三野战军司令部通报了这一决策。翌日,陈毅与谭震林鉴于攻克江北要地需耗时四至五天,且攻克后还需一周来布置船只,考虑到4月10日渡江准备工作尚显不足,遂向中央军委呈报,建议将渡江日期推迟至16日。中央军委鉴于南京代表团预定于4月1日抵达北平,于3月20日回电指示,同意自2日起发起攻占长江北岸据点的行动,预定至5日或6日完成作战任务,并于13日或14日渡江。3月26日,陈毅、邓小平、谭震林召集三野兵团的负责人进行情况汇报。与会者普遍认为,4月13日正值农历三月十六,月色明亮,不利于突击队的隐蔽行动,故向中央军委提出“建议将渡江时间推迟两天,即15日(农历三月三十)黄昏时发动渡江攻势”。27日,毛泽东复电同意了他们的建议。
随着四月中旬的到来,渡江作战的日程不断延后,与前线紧张备战的形势形成鲜明对比,季节的变迁也给作战带来了额外的挑战。4月10日,中央军委向总前委以及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征求了意见:“若此项协定能够顺利签署,原计划的战斗渡江将转变为和平渡江,因此渡江的时间无疑将推迟至半个月或一个月。至于江水的情况究竟如何,以及推迟渡江时间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希望你们能即刻告知,以便我们作出决策。”
自阳历五月初期起,长江流域便迎来汛期,江面宽度显著增加,这对渡江作战构成了极大的挑战;此外,我军百万雄师集结江畔,粮食与草料供应均面临极大困难,每推迟一日,困境便加剧一分;而随着渡江时间的不断延后,原本预定作为有利渡江地点的位置也愈发容易被敌方察觉。
“此次百万大军南渡长江,关乎全局胜利的重大关头,期望二野、三野全体将士齐心协力,在总前委及两前委的坚强领导下,圆满完成这一伟大使命。”由此可见,从中央军委主席到各个兵团的领导人,无不对此战的胜负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严谨的态度,电文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流露出高度负责的精神。经过历时六个多月的十二次调整,渡江作战的发起时间终于确定。
1949年4月20日凌晨,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勇猛地跨越长江天险。
南进备战
浩渺长江,自古以来被誉为天险。江面宽阔,水深流急,风大浪高,南渡最为艰难的一关即在于渡江。为确保部队顺利横渡长江,遵照中共中央、毛泽东的指示,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之后,利用两个半月的时间,分五期进行整训,全面完成了渡江作战的各项准备,待命出击。与此同时,依照中央军委1948年11月1日的命令和1949年1月15日的决策,在1949年春季休整期间,人民解放军逐步进行了整编,将西北、中原、华东、东北野战军依次整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此外,长江以南各地区的游击队也依照中央军委的命令进行了整编。此次整编特别强调团结与纪律性的强化,为渡江战役的胜利提供了直接的推动和有力保障。
遵循中央军委对渡江作战的战略意图与具体要求,各部队在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便迅速展开了政治思想动员和政策纪律的教育工作。此次教育以“将革命进行到底”和“勇闯长江,解放全中国”为核心主题,全面深入。通过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工作,广大指战员的革命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为解放军顺利渡江南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石。
在明确渡江作战任务后,各部队于三月初至四月初陆续抵达长江北岸。依托沿江地区的地方党组织和江南游击队的支持,部队对预定渡江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战术侦察,初步掌握了敌方兵力部署、工事结构以及沿江地形状况,同时熟悉了长江的水文情况,为部队制定渡江登陆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渡江作战不仅需解决战斗问题,更要解决渡江难题。尽管解放军面临极为有利的战局,但在数百公里的战线上,依靠民船进行渡江作战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央军委、总前委与野战军前委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正确的战役指导方针。重点加强船只征集、水手培训以及部队的渡江战术和技术训练,确保百万大军顺利渡江的适应性训练达到了高质量标准。
毛泽东亲笔题词 《七律·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朱下令全国进军
此刻,正值“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美好时光。在绵延千里的战线上,人民解放军正严阵以待,整装待发。国共两军对峙江畔,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只待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号令下达!1949年4月20日,李宗仁、何应钦向北平国民党政府谈判代表张治中发出电报,告知其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标志着和平谈判的破裂。
夜幕低垂,8时整,我中集团率先发起了渡江攻势,逼近南岸,迅猛地突破了敌方的防线。江防之敌在一片慌乱中匆忙向南撤退。先行渡江的部队登陆后,依照既定计划,通过点燃火堆的方式传递战况,长江南岸顿时升起了簇簇篝火,形成了一片火海。这些篝火将胜利的喜讯,迅速传遍了长江的南北两岸。
“我军第七、九兵团,自昨日(20日)20时起,自石矶头至鲁港段发起渡江作战。截至今晨6时……至本日(21日)上午6时半,已成功渡江者,包括第二十四军全体,第二十七军全体(含四个师),第二十五军七个团,总计二十八团。第二十四军三个团正在渡过三官庙至夹江口段。夹口已迫近钢陵。其他各部正在向纵深推进。渡江时,风平浪静。敌军抵抗薄弱。详情将另行报告。”
胜利之速,竟超出了毛泽东的预料。他谈笑风生地言道:“长江不过是天险之名,我军转眼间便已渡过。朱老总,现在正是向全体人民解放军发布进军令的时刻。”
朱德:“下令!”
21日,毛泽东与朱德于香山向全国各野战军全体指战员及南方游击区的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此令如热铁倾注,催促全军迅速向全国各处发起攻势,命令的电波迅速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人民解放军的东、西两集团,遵循中央军委的指示和总前委制定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展开了更大规模的渡江行动,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向江南岸边发起猛攻。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就此拉开序幕。万炮齐鸣,千帆竞发,数月来的筹备与努力,都在这一刻凝聚成了惊心动魄的壮丽景象。解放军的炮火如同狂风骤雨,席卷江南数十里敌军阵地。一时间,火光冲天,浓烟弥漫,敌军阵地被炸得支离破碎。人民解放军全线出击,敌人望风而逃,全线溃败。蒋介石耗时三个半月苦心构筑的长江防线,在瞬间便如同土崩瓦解。
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成功横渡长江。毛泽东喜悦地表示:“蒋介石企图拖延时日,重组军队,企图卷土重来。他或许以为我们仍旧易于受骗。然而,您可能不知,我们同样需要这段时间来调遣军队,修缮和建造船只。他在那边加固防线,我们这边则架设大炮,双方都未曾懈怠。最终,他仅仅落得个拖延时日、破坏和平协定的恶名,并未占到任何便宜。我们趁着夜幕的掩护,以炮火为掩护,一举渡过了三十万大军。他们的军队已崩溃,而我军即将抵达南京城下!”
“钟山之巅,风雨骤起,苍黄一片;百万雄师,奋勇过大江。”在中共中央的精心组织与毛泽东同志的周密部署下,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成功渡过长江,将革命的旗帜庄严地插上了南京总统府的楼顶,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22年历史的终结。正如中共中央在香山发出的贺电所明示:“南京之迅速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江南千百万民众重获光明,全国欢腾,世界为之振奋。”
渡江战役,作为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派残存抵抗、迈向全国人民革命战争胜利的关键性战略进攻,凝聚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终成辉煌。此次战役以“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英雄气概,在我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辉煌的篇章。
热点资讯
- 2025-07-10中午12点,郑钦文临时报名参赛!最新赛程有变化,2025年至今0冠
- 2025-07-21“竟把新人吓跑?厂里这剧情我服了!”
- 2025-07-27四个月零收入的坚持:一个百家号博主的财富逆袭启示录
- 2025-07-10如何摆脱行为上的不成熟,打造健康稳定的恋爱关系
- 2025-07-25李斯:秦国的重要“政治家”
- 2025-07-06艾弗森: NBA只有四个人真正影响了全世界, 我还不够资格
推荐资讯
- 里海管道被俄掐断后,另建对华输油命脉?哈军为何敢和普京翻脸
- 她无惧穆桂英、王兰英,藐视杨宗保杨宗英,为何却独怕任金童?
- 如何延长跑鞋寿命?学会这7点帮你省钱
- 地标美食+精品购物节 临沂让广大歌迷吃得放心、住得安心、逛得开心
- 俄乌局势升级,阿塞态度突变,局势更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