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终身沉迷声色,却聪明的要命,父子联手,开创大明盛世!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共有422位帝王先后登基称王。可见,即便是登上皇位,也难逃激烈竞争。哪怕贵为皇帝,若想被历史铭记,也并非易事。
如今,当我们回想那些被后人反复称颂的皇帝,脑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些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帝王风采。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便提到了几位杰出帝王:“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些君主自是声名显赫,他们在世时缔造了盛世伟业,因此理所当然被后人传颂不已。
不过话说回来,君王的价值并不全在于“征战四方”。若能勤政爱民,安邦定国,同样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明君。
明仁宗朱高炽,正是一位秉持仁政、德行高尚的好皇帝。尽管他的执政期仅有十个月,但依然被后人誉为“千古仁君”。
可以说,虽在位短暂,但朱高炽的政绩却让明朝的发展迈入了新阶段,开启了真正的黄金时代。
事实上,连朱棣所创下的“永乐盛世”,朱高炽在其中也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贡献,他是这一时代的核心推手之一。
一、早年经历:父亲冷落,祖父疼爱
朱高炽生于洪武十一年,出生地为凤阳,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母亲则是开国功臣徐达的大女儿。
从血统和出身来看,他无疑是含着金汤匙出生。
但现实却与光鲜身份并不相符。朱棣对他并无喜爱之情,甚至时常感到羞愧。
因为朱高炽身形肥胖,加之脚部残疾,走路需人搀扶,形象在朱棣眼中难以接受。
朱棣身经百战,素以英武自傲,对儿子这副模样心中多是失望与怒火。
为改善他的体质,朱棣命其节食,并指令厨师严格控制饮食。
此外,他还命令朱高炽与弟弟们一同习武练骑,但适得其反,节食使朱高炽体弱多病,练武自然一塌糊涂。
厨师见状不忍,暗中给他加餐,结果事情泄露,朱棣大怒之下将厨子投进沸水中处死!
此后,朱棣更加看不上这个儿子,常常叹息不已。
但朱高炽并非无用之人,他性情温和、胸襟宽广,且学识渊博。
最重要的是,虽然不得父亲青睐,却深得祖父朱元璋喜爱。
据记载,有一次朱元璋让几位藩王世子批阅奏章,以考察孙辈能力。
朱高炽善于处理政务,对民生、军事等事极为熟悉,任务完成得尤为出色。
朱元璋看后大加赞赏,虽指出几处小错误,但朱高炽回应道:“臣孙不敢懈怠,然此等小误不足以渎天听。”
此言让朱元璋非常欣慰,称其有君王之风,并于洪武二十八年,正式册封其为燕世子。
他不仅是长子,更具仁厚品格与非凡才华,因此在众多皇孙中脱颖而出,博得皇祖父极高评价。
二、靖难之役:父亲意图换储
原本,朱高炽作为燕王世子,应在朱棣去世后继承王位。
然而,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猝然去世,打乱了继承布局。
朱棣认为自己功劳卓著,应有资格继承皇位,然而朱元璋却将皇位传给年幼的孙子朱允炆,令朱棣心有不满。
朱棣虽表面顺从,实则暗藏反意。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登基为建文帝。
新皇为削弱藩王势力,采取削藩措施,甚至拒绝朱棣前来奔丧,只允许朱高炽等三子代为祭奠。
朱允炆还想软禁朱棣子嗣以逼其就范,但与朱高炽私交甚好,最终放行。
这一系列行为使朱棣彻底反意,于是发动靖难之变。
在此期间,朱高炽因体弱未随军,而是留守北平。
尽管兵力仅万余,且多为老弱,却在朱高炽统筹下,成功守城一个月,稳定后方。
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煦则在前线屡立战功,甚至曾救朱棣于危难之间,令朱棣感动,称“世子多疾,汝当勉励之。”
可见朱棣有意改立储君。
后来,朱允炆派人向朱高炽递交劝降信,许以高位。朱高煦趁机告状,鼓动朱棣废储。
朱棣震怒,几欲下杀手。幸而朱高炽立即将信与使臣一并交给父亲,以表忠诚。
朱棣感叹:“几杀吾子!”由此对他另眼相看。
尽管如此,太子之位仍未稳固,朱棣对立储一事始终犹豫不决。
三、靠儿媳与孙子稳住太子之位
朱棣称帝后,对于立太子之事始终摇摆不定。
按理,朱高炽为长子,又深得百官拥戴,应顺理成章被立。
但朱棣更偏爱英武的朱高煦,加之权力欲强,始终未明言立储。
朱高炽虽贵为世子,却实无实权,只能处理日常政务,毫无军权。
永乐二年,迫于朝臣压力,朱棣才正式立朱高炽为太子。
然而真正令朱棣转变态度的,并非朱高炽本人,而是他的妻子张皇后与长子朱瞻基。
张皇后贤良淑德,曾亲自为朱棣下厨。朱棣感慨:“新妇贤,他日吾家事多赖也。”
而朱瞻基更是深受朱棣喜爱,走到哪都将其带在身边,可谓隔代亲情尽显。
正是因为这位孙子,朱棣才彻底放下心结,认可朱高炽为继承人。
更重要的是,朱高炽在监国期间政绩卓著,修河道、拓田地、兴漕运、赈灾民,可谓事事为民。
他还改进内阁制度,设立票拟,提升朝政效率。
《明史》有载:“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相比之下,朱高煦则心术不正,谋权倾向日益明显,终被朱棣外放。
最终,在多重因素推动下,朱高炽确立太子地位,为后来的登基奠定基础。
四、在位虽短,仁政长存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北征归途中病逝。为确保政权平稳交接,重臣秘不发丧,并派人迎朱高炽继位。
朱高炽随即安排朱瞻基护送灵柩,控制京师,成功即位,年号洪熙。
登基后,他释放曾被朱棣囚禁的夏原吉,并采纳其建议,终止郑和下西洋。
此举虽引发争议,却显示朱高炽更注重百姓疾苦而非面子工程。
此外,他还大赦旧臣、平反冤案、废除宫刑,切实缓和内部矛盾,极大促进国家发展。
短短十个月,国家经济回稳,百姓安居,开启“仁宣之治”的序幕。
五、英年早逝,疑因纵欲
然而,这位一心为民的好皇帝,却在登基不到一年后突然离世,年仅四十七岁。
《明史》《明实录》对其死因语焉不详,这在明朝十六帝中实属唯一。
后世学者普遍推测,朱高炽之死或与纵欲过度有关。
礼部官员李时勉曾上疏直言:“节民力,谨嗜欲,勤政事,务正学。”
更指出他“未尽丧礼便大举选妃”,言辞之犀利,令朱高炽震怒,当廷责打李时勉。
朱高炽子嗣繁多,一生共育有十男七女,其生育力在明代皇帝中排行第三,仅次朱元璋、朱见深。
由此可见,纵欲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尾声:仁君典范,光辉短暂
公元1425年七月,朱高炽驾崩后,朱瞻基为其上庙号“明仁宗”。
“仁”字恰如其分地道出他一生为民的本心。
尽管他在位时间短暂,但却将明朝推上一个新高度。
《明史》称他“简俭敦厚,仁爱为本”,更言其“可为万世子臣之法”。
仁宗朱高炽,确实称得上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明君。
热点资讯
- 2025-07-10中午12点,郑钦文临时报名参赛!最新赛程有变化,2025年至今0冠
- 2025-07-21“竟把新人吓跑?厂里这剧情我服了!”
- 2025-07-27四个月零收入的坚持:一个百家号博主的财富逆袭启示录
- 2025-08-05银行卡绑定查询指南:3分钟掌握全流程,轻松管理第三方授权
- 2025-07-10如何摆脱行为上的不成熟,打造健康稳定的恋爱关系
- 2025-07-25李斯:秦国的重要“政治家”
推荐资讯
- 江苏两家金属3D打印企业同获融资,行业进入投资密集期
- 什么品牌瑞士手表比较专业?值得投资的高品质选项
- 纯棉袜子品牌之争:老牌工艺与新锐科技如何征服消费者双脚?
- 瞿秋白如何接替陈独秀?原因:他与罗明纳兹共鸣,却引党入歧途
- 1975 年锡金灭亡真相:印度兵临首都时,为何美苏英集体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