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辉达娱乐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新闻动态 > 牛市人人蹦迪,散户多亏钱,政策板块才是硬道理

牛市人人蹦迪,散户多亏钱,政策板块才是硬道理

发布日期:2025-10-10 11:41    点击次数:84

A股的牛市,怎么看都是一场全民的财富蹦迪,但是蹦着蹦着,总有不少人摔个大马趴,还笑不出来。

这行情在2025年闹得那么大,沪指都快把4000点搂怀里了,创业板和科创板像吃了加速剂一样疯涨,可现实总爱给大家一记响亮的耳光。

数据啪啪地甩过来:现在哪怕A股的指数涨得跟过山车似的,也只有不到两成的散户真的赚钱,剩下那大部分都在做“炫耀盘面没动”的透明玩家,尤其是那些本金只有几万的小散们,亏损率直接爆表到了将近99%。

是不是有点魔幻,明明牛市来了,大家却还是“看戏”的命。

话说回来,牛市让人亏钱,不是真的市场不给机会,说到底还是难逃散户自己挖的坑,那些低级失误、头脑发热、一股脑扎进去的骚操作。

咱们接着聊,这波牛市跟十年前还真不一样,政策的味道格外重,每根主线板块都离不开政府爸爸的呵护,但你要真不信,把钱丢到那些没人理会的冷门题材里,那后果其实不用算盘,看数据就能明白,真要躺赢还得遵守些铁律。

八条门槛线,能帮你绕过90%的深坑,别人踩雷的时候,你至少能多摆两盘龙门阵。

第一条铁律,直接把“政策”这两个字贴在脑门上。

牛市走到今天,基本就是“谁有政策,谁家股票就能一步登天”。

你看,十月下旬马上有二十届四中全会,大会主讲啥?“十五五”规划,可不是小打小闹,一开口就是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信息这些巨头领域列为风口浪尖。

发改委还抡起大锤,砸了5000个亿下去,直接给相关行业送红包,这可不是嘴上说说,真金白银全在高端制造和科技创新那里撒糖,题材股没人理,钱也不会自己长腿去。

牛市只是序章,要想坐稳这趟顺风车,就别脑子一热扎进那些风刮一天就完结的“网红概念”。

还记得三季度火了三天就凉凉的网红经济板块么,短线爆发,跌得也快,十天不到就把涨的全还回去了。

之前看过深交所一组静悄悄的数据:政策加持行业里,能赚到钱的散户比例直接干到四成,题材股只有可怜的7%。

差距大到有点像“把彩票兑奖和买彩票”相比。

第二条,现金是王道,老话说“满仓的都容易配根拐杖”。

牛市最容易让散户飘了,恨不得把所有家当押一把,满仓追高显得特别有灵魂,但2025年的行情,板块分化比小时候捉迷藏还厉害。

创业板创新高时,3800多只股票一天都在裸奔下跌,有的涨十个点,有的跌五个点,谁也别说自己是“全场通吃”,资金分布连证监会都直接提醒过,得看你能抗多大的风险来分批投钱。

说白了,还是那套“漏斗法”——拿出三成先试水,觉得行情稳了再加点,亏了就歇歇脑,别用力过猛往里补仓,也别忘了预留三成现金当无线充,随时能抄底,也能应急下场。

一组数据直接说明问题,留足现金的散户亏损率只相当于满仓的两成不到,这就像你在江湖上多藏一把匕首,人家摔倒你还能把自己的本钱收回来几颗。

第三条,止盈和止损,都是“时间艺术”。

大部分人的通病在于什么?赚钱的赶着卖,亏钱的死扛到底。

想起来还挺讽刺,浮盈才一成多,大多数人就急吼吼清仓,亏损三成,反而全都变成“长期信仰者”,不割誓不罢休。

这样的结果往往就是“赚了三瓜两枣,亏成一座金矿”。

牛市波动大,不用硬刚,可以试试“阶梯式止盈”:涨到15%先套出一半,把本和点利润拿回来;上了30%,再卖三成,剩下两成盯着技术线,合适再走。

九月半导体板块就是活教材,用这套路的人,最后平均赚了28%,那些死扛到回调的,叫天天不应最后只剩4.7%。

牛市的钱,不落袋全是数字幻觉。

止盈要有纪律,魔鬼总在松懈和妄念里长出来,守纪律才是正道。

再说止损,不拍脑袋,不光看价格跌多少。

你要结合业绩、政策、技术线三招叠加才靠谱。

三季报要赚了还在行业热点上,技术线只是短跌,可以再扛扛;要是公司预告亏了,政策又冷场,技术线还跌穿长线,那个时候多想一分钟,钱都得和你说再见。

有个储能股,短期才跌了八个点,但订单排到明年,不离场的人后来大赚25%。

反面案例,一只地产股,仅跌10%,但三季报预告了亏损,政策风也不顺,死守最后变成亏四十多。

这个世界,割错和留错其实就差那么一口气。

第五条,看清主线,别追冷门板块的补涨,冷门板块其实就是“牛市里的马甲选手”,资金每天都在往外跑。

科技要看AI和半导体设备,这几条主线资金吸走了八成以上,周期类得盯有色金属,尤其是美联储放风要降息——对工业金属简直是天赐红利,国产替代的速度也在加码。

金融看券商,三季度成绩单都填得吓人,成交额高,业绩也抢眼。

现在回头看,主线板块回调只不过是新一轮进场机会,那些冷门版块,你只要嗅嗅行情,哪怕涨一天,也没人敢给你续命。

谁再钻冷门,小心捡了芝麻,丢了水桶。

第六条,自己做功课,别迷信“炒股大神”的神话。

独角兽们流传的炒股秘技,大多数都是“杀猪盘”复刻。

社交平台荐股群忽悠大家高位追题材股,平均亏三成五以上,这不是真理,这是赤裸裸的坑。

数据不能骗人,只有不到13%的人真能跑赢市场大盘。

你以为大神们带飞,最后人家带你“坐降落伞”。

还不如自己简单打个分,把政策、市场需求、技术门槛、竞争情况都评评,谁家行业总分够高,谁才算真风口,低分板块直接pass。

AI行业一打分,17分,肯定优质;传统消费才9分,懒得搭理。

自力更生是王道,别把钱交给你不认识的小群主,自由才是牛市里的底气。

第七条,热点板块等三天,别刚冒头就冲进去站岗。

牛市最聪明的反向操作就是:热点起来的第一天,别冲。

就说9月人形机器人概念,一天拉升12%,散户蜂拥而入,结果三天内大多又被割韭菜。

其实一眼就能看穿,刚出来的热点大多数都是情绪烘托,没业绩打底,情绪退潮了,就是跌跌不休。

什么办法呢?很简单,给自己设三天冷静期,热点暴涨后的三天,要是还能站住脚,就摸点试试;要是掉下来就走人,一个字都不啰嗦。

9月存储芯片概念就是冷静期后,资金没跑散,进场的散户都包赚。

这年头,炒股不慌张,晚点入场更有后发优势。

第八条铁律,钱赚够一半,赶紧装进小金库。

牛市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得了便宜还想再赌一把,赚的全又投回去甚至加点杠杆,这不是牛市,是拉力赛,掉坑的概率极高。

2015年大家都吃过亏,还敢明着重来?

2025年牛市,要用“盈利再投控制法”,赚了就转一半到银行或国债,手里留一半接着参与后续行情。

这样一来,震荡的时候还能守住八成本金,而那些把钱全投进去的涨了也是一阵,跌了就真剩下坑里那堆鸡毛。

啥叫成交,锁定收获才是赢家。

全部算下来,这波牛市其实是政策和产业升级的大拼盘,分化太明显,没点纪律,行情再好也难长“钞”眼。

炒股这事儿,看起来很美,管住手才是真绝招。

记住,牛市不是谁都能捡到钱的地儿,筛选掉贪婪和不自律,剩下的才是真的赢家。

那些全程遵守纪律的散户,才能真的把钱变进兜里,天天追涨杀跌只是热闹一时,最后赢的是忍得住寂寞的人。

十月行情紧锣密鼓地要开场了,别埋头盯盘瞎琢磨,套牢八条铁律,比天天跟风靠谱多了。

炒股路上,都是同道中人,说句心里话,你碰见自己坑了,还能不能淡定点?

这些铁律,你愿意拿几个出来用?

要不,评论区说说你牛市里最警醒过的时刻?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