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77年科教大会上,聂荣臻元帅激动发言: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
参考来源:《聂荣臻传》《全国科学大会文献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发展史》,部分章节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请理性阅读
1977年5月12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灯火通明,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会议正在这里召开。
台上,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缓缓起身,他的声音虽然有些颤抖,但话语中透露出的坚定与激情,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
这位老人就是聂荣臻元帅。
他在这次全国科学大会上发表的那句话——"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不仅震撼了当时的会场,更为即将到来的改革开放时代奠定了思想基础。
什么样的历史背景,让一位戎马半生的元帅如此激动地为科学技术发声?这句话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深远意义?
【一】风雨飘摇中的科技曙光
1976年,中国刚刚结束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科技工作者们终于可以重新回到实验室,拿起久违的笔和计算尺。
这一年,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既是结束,也是开始。
聂荣臻元帅此时已经77岁高龄,作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早在1956年,他就主持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被誉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个春天"。
那些年里,聂荣臻经常深入科研院所,与科学家们促膝长谈。
他曾对钱学森说:"搞科学技术,就像打仗一样,需要有勇气,有决心,还要有正确的方法。"这句话,后来成为很多科技工作者的座右铭。
不过,科技工作在随后的岁月里遭遇了严重挫折。
许多科学家被迫停止研究,实验室里积满了灰尘,图书馆里的书籍无人问津。
聂荣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多次在内部会议上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未来。"
【二】科教大会的筹备与期待
1977年初,中央决定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这个消息像春风一样,迅速传遍了全国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府。
久违的激动和期待,重新回到了科技工作者的心中。
聂荣臻元帅被任命为大会的主要筹备者之一。
尽管年事已高,但他的工作热情丝毫不减。
他亲自审阅发言稿,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这次大会,不仅仅是一次会议,更是一次思想的解放,一次科技的复兴。"聂荣臻在筹备会议上如此表示。
他深知,这次大会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科技事业的未来发展。
在筹备过程中,聂荣臻特别注重发言内容的准确性和前瞻性。
他说:"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总结过去,更要为未来指明方向。
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有明确的理论指导。"
【三】那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5月12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内座无虚席。
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家、工程师、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久违的兴奋和期待。
当聂荣臻元帅被介绍上台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他缓缓走到讲台前,环视着台下的听众,那一刻,仿佛看到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希望。
"同志们,朋友们,"聂荣臻的声音在大厅里响起,"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不仅是为了总结过去,更是为了开创未来。"
他的发言开始得很平静,但随着内容的深入,他的声音逐渐变得激昂。
当他说到"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句话时,整个会场都安静了下来,每个人都在仔细聆听着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聂荣臻元帅停顿了一下,他的目光扫过台下的每一个人,然后用更加坚定的语调重复道:"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
这句话如同春雷一般,在会场上空回荡。
台下的科学家们纷纷鼓掌,许多人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个时代的宣言。
这句话的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层含义?它为什么会在当时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而这句话又是如何为即将到来的改革开放时代奠定理论基础的?
【四】理论突破的深远意义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句话的提出,在当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
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要发展,更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
在传统的理论框架中,生产力主要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
而聂荣臻元帅的这句话,实际上是将科学技术提升到了生产力的高度,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大胆的理论创新。
聂荣臻在发言中进一步阐述道:"科学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改进劳动工具的性能,还能够发现和利用新的劳动对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确实是生产力。"
这个理论突破的意义在于,它为科技工作者正了名,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扫清了思想障碍。
科学研究不再是"不务正业",而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历史背景下的现实考量
聂荣臻元帅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提出这样的观点,绝非偶然。
他深刻地认识到,中国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当时的中国,在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聂荣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
他曾在内部会议上忧心忡忡地说:"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发展科学技术,就会被时代抛在后面。"
同时,聂荣臻也看到了科技发展的巨大潜力。
他注意到,一些小的技术改进就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比如,某个工厂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就能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这就是科学技术的力量,"聂荣臻在回忆录中写道,"它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不是生产力是什么?"
【六】对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
聂荣臻元帅的这句话,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更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它成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的思想先导。
在这次大会之后,全国掀起了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
许多被停止的科研项目重新启动,大批科技人员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这句话为后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既然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那么就应该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来管理和使用它。
这为科技体制改革,为产学研结合,为技术市场的建立,都提供了理论支撑。
【七】一位老兵的科技情怀
聂荣臻元帅能够提出这样富有前瞻性的观点,与他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这位戎马半生的元帅,始终保持着对科学技术的敬畏和热爱。
早在战争年代,聂荣臻就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他曾经说过:"打仗需要武器,而武器的好坏,归根到底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是全身心投入到科技事业中,被誉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奠基人"。
在科教大会上,当聂荣臻说出"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句话时,台下的许多科学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他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元帅的战略眼光,更是一位老人对祖国科技事业的深情厚望。
会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这样评价道:"聂老帅的这句话,说到了我们每一个科技工作者的心坎上。
它不仅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未来工作的期望。"
【八】时代意义与现实启示
回顾历史,聂荣臻元帅在1977年科教大会上的这句话,确实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不仅标志着中国科技事业的重新起航,更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这句话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有明确的理论指导,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支撑。
在当时那样的历史背景下,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智慧。
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能不为聂荣臻元帅的远见卓识而感到敬佩。
他的这句话,不仅改变了一个时代,更为我们今天的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正如他在晚年时所说:"科学技术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技术工作者是有祖国的。
我们发展科学技术,归根到底是为了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让我们的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聂荣臻元帅的这句话,却如明灯一般,永远照亮着中国科技事业前进的道路。
热点资讯
- 2025-07-10本田大7座SUV仅13万!续航900km喝92油,配8雷达+四驱
- 2025-07-10范思哲男士香水怎么样,效果好不好?值得尝试的多种选择
- 2025-07-17会 “呼吸” 的安全卫士:充气橡胶护舷的柔性防撞黑科技
- 2025-07-29二手加工中心进口前的预先检验项目有哪些?「注意事项」
- 2025-07-23大合同来了? 多支球队对状元感兴趣, 别犹豫, 效仿拉塞尔赶紧签吧
- 2025-07-30叫板金砖!特朗普扬言解散,中方一招破美局
推荐资讯
- 6-30赌上争冠生死战! 布兰剑指榜首, 桑纳菲尤尔掀桌爆冷倒计时!
- 林诗栋蒯蔓夺冠现场社恐庆祝,混双新王登场引全场爆笑
- 视频号工具箱:视频号工具箱推荐!数据分析+自动发布全搞定!
- 泽连斯基主动邀请普京见面,乌克兰态度出奇的好,俄罗斯却不干了
- 俾路支头目出国被禁,巴铁出面公然打抱不平,巴方内鬼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