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辉达娱乐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新闻动态 >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前,肯尼迪赫鲁晓夫:中国绝不敢战也打不赢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前,肯尼迪赫鲁晓夫:中国绝不敢战也打不赢

发布日期:2025-08-02 06:28    点击次数:122

#硝烟里的坐标#

新中国成立之后,身为邻邦的印度对于西藏地区可以说仍是贼心不死。

期间既有1951年非法侵占“麦克马洪线”以南、以北等数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之举,亦有公开叫嚣无理要求中方划分领土之举,更甚者及至1962年尼赫鲁公然声称要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

而中国方面可以说是极尽忍耐,以至于在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之前鲜有人会认为中国方面会果断反击——这些国家里甚至也包括了美国、苏联。

这些国家为何会认为中国方面不敢打、打不赢呢?

这其实和三个方面的情况有关。

第一个情况是中国刚经历了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粮食减产、经济岌岌可危。

1958年的大跃进等运动产生了一系列虚报浮夸问题,而在接下来的庐山会议上更是发生了彭老总的“万言书事件”。

以今天来看,彭德怀等人讲出实际情况提出建议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可当时而言却囿于党内、国际环境,彭德怀反倒被打成了反党分子,黄克诚等仗义执言将领也纷纷被打倒。

时局动荡、经济凋敝,也让外界认为中国已不具备大举反击的实力。

第二个情况是当时中苏关系已经发生变化。从50年代末期开始,中苏关系就已经开始恶化,苏联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不合理的强硬要求。对此毛主席坚决表示拒绝,反对苏联试图凌驾于中国之上的想法。

他认为两国应该平等沟通,随后苏联撤走援华专家,并往中苏边境派遣大量兵力。

这也让中国方面在北方、新疆等地必须陈兵相对,严阵以待。

除此之外,当时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也并未改善,是严重的敌视状态。同时面对美苏两大世界强国的挤压,中国方面面临的国际压力很大。

在这种局面下,不仅印度总理尼赫鲁认为中国不敢和印度打(这也很大程度上是尼赫鲁侵占中国领土的诱因),就连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也认为中国不敢和印度打。

第三个情况是实际的军事部署上。当时中国在中印边境的驻军人数少,装备落后,数量上不如印度。

结合当时中印边境的实际情况来看,确实印度军队在人数和装备上要比中国军队更强,这是尼赫鲁的重要底气,他认为印度完全可以凭借这些优势击败中国军队。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也是这样认为的,而且当时苏联和印度的关系也非常好,苏联向印度提供了不少武器装备,苏联试图利用印度来制衡中国。

所以在印度总理尼赫鲁和苏联领导赫鲁晓夫看来,中国当时正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状态,是不宜同任何大国发生战争的,因此这两人都想利用中印边境问题对中国施压,赫鲁晓夫看中的是政治外交利益,而尼赫鲁盯上了实实在在的领土。于是尼赫鲁旧事重提,再次把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抛了出来,准备以此为借口侵略中国西藏。

其实这条所谓的“边界线”是英国殖民者麦克马洪当初随手画的一条线,根本没有任何法理意义,没有任何国家承认这件事。

而尼赫鲁决定借题发挥,他在印度国内宣称“中国侵犯印度领土”,该言论很快掀起了印度民族主义的高潮,为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创造了舆论基础。

同时,尼赫鲁也积极同赫鲁晓夫沟通,得到了赫鲁晓夫的政治支持。至于美国,则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

其实尼赫鲁的这些心思,毛主席早就看了出来,早在1954年10月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期间,毛主席就向这位野心勃勃的印度总理讲明了中国的态度,那就是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中印都曾经遭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应该团结起来。

这是提醒印度,中印边境问题应该妥善解决。但尼赫鲁眼中只有利益,根本完全没有听进去。

在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打响之前,印度已经在边境多次挑衅,中国一再忍让,但无法解决问题。

赫鲁晓夫等人也认定中国不敢和印度交战,如果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持有类似观点,不仅我们的西藏会被蚕食,志愿军在朝鲜打出来的军威和国威也将荡然无存。于是毛主席果断下达了发起对印自卫反击战的命令。

在战斗中,解放军采用迂回包抄的灵活战术,直接歼灭了印军的王牌部队,活捉了准将旅长。而在获胜后,有根据己方补给问题等选择了快速撤军。

但此一战就让尼赫鲁和赫鲁晓夫哑口无言,边境终于暂时恢复了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