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辉达娱乐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新闻动态 > 《泡泡玛特过山车:潮玩巨头跌宕起伏的IP商业循环》

《泡泡玛特过山车:潮玩巨头跌宕起伏的IP商业循环》

发布日期:2025-09-18 22:48    点击次数:146

潮玩界的“华丽过山车”最近又开始回忆杀了,主角依旧是熟悉的泡泡玛特。这家潮玩巨头,其产品价格像坐了“直达云霄”的过山车,一路扶摇直上,然后毫不留情地俯冲而下,让二手市场和黄牛们在心情的海浪里翻滚不休。

先说说最近闹得最欢的事吧。9月10日,泡泡玛特全线产品跌价的消息冲上热搜榜顶端。要知道,前几个月,泡泡玛特家族中的“顶流网红”LABUBU,简直火得不可思议。二手市场上,吊卡价格一度飙到4000元,俨然成了潮玩界的“奢侈品”。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短短几个月后,价格直接“腰斩”到400块,跌得比纸飞机还快,黄牛们的脸也彻底绿了。

黄牛们的愤怒大概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天理难容!毕竟几个月前,还一群人躺着数钱,现在手里囤着的货仿佛成了烫手的山芋。这不,有怒气冲天的黄牛甚至开始捏碎娃盒,以泄心头之恨。可以说,此刻泡泡玛特的过山车不仅带着产品价格上下翻飞,也让市场讨伐的声音如雨后春笋四处冒尖。

当然,排除情绪因素后,泡泡玛特的跌价绝不是意外,其规律早已注定:一个超级IP爆红,然后迅速退热,二手市场价格跌破原价。这正是泡泡玛特运营的“IP商业循环”。LABUBU的美梦泡泡,就像彩虹一样短暂又引人瞩目。几个月前,它热度爆表,二手市场溢价声不绝于耳,泡泡玛特股价也顺势连续拉涨,短时间内公司成了资本市场的宠儿。然而,泡沫来得快,破得也快,潮玩巨头又一次历经了从巅峰到低谷的命运轮回。

这一切都不难解释。泡泡玛特的经营模式,就像给人“拆盲盒”的惊喜感,随时可能掉落大礼包,也随时可能遭遇“心理落差”。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公司,最初不过是个潮玩集货店。到了2015年他们干脆利索地转型,引入日本盲盒IP后,盲盒生意一举盘活。从此靠潮玩解压、情感消费以及极具创造性的IP打下江山。然而,说白了,泡泡玛特的商业模式实则是抓住了年轻人的“心理消费”弱点,并放大这种欲望。俗话说得好,被盲盒刺激的人买的可能不是产品,而是一种幻想。

从LABUBU爆火现象再到泡泡玛特参与的价格跳水背后,我们能看出,这家巨头的商业故事既惊险,也透露出几分焦虑。泡泡玛特清楚地知道,自己不仅需要制造热点,还得有策略地降温以避免被热度反噬。比如今年,当LABUBU在二手平台喊出百万天价时,泡泡玛特选择推出百万补货,在需求与稀缺性之间做了一场“微妙平衡”的操作。这样做虽然解了市场燃眉之急,但也不可避免地让热度降了一大截,引发之后的价格急跌。

顺着这个逻辑看,泡泡玛特的打法不仅在制造潮流上有一手,还在讲究如何“控制泡沫”上下足了功夫。然而,这种控制又何尝不是一场危险的游戏?毕竟,潮玩行业本质上与情绪经济环环相扣,而情绪一旦过热,泡泡玛特自己顶不住的时候,就得像王宁说的那样,亲自去戳破泡泡。

更大的问题是,泡泡玛特的IP生意模式逃不过市场周期性。“一个IP的命运从爆红到溢价再到退热,这种小周期一直在循环。而泡泡玛特在成长过程中,始终面临着新品迭代速度快、容易导致消费者审美疲劳的问题,并且还有对‘热点依赖症’的风险。”潮玩业内人士曾一语道破天机。

当然,泡泡玛特不甘心只做潮玩巨头。现在他们不仅在加码新品,还开珠宝店,准备拍电影,试图将潮玩生意扩展到更多领域。蒸蒸日上是必然的,但挑战也步步紧随。比如,它身后的追兵,像名创优品旗下的TOPTOY发展强劲,甚至吸引了大股东淡马锡注资,行业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

泡泡玛特需要的,是下一个LABUBU,甚至更多个超级IP来续写传奇。而黄牛们,也许还需要一颗更坚强的心脏去应对未来更多刺激的过山车。至于所有经历这一切的玩家和消费者,他们会不会已经悟了:当潮玩成为一种心理消费,这场戏究竟是谁在拆盒,又是谁在拆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