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娱乐
辉达娱乐
你的位置:辉达娱乐 > 辉达娱乐介绍 > 如果没有日俄战争,整个东北地区,甚至北京都会成说俄语的地方?

如果没有日俄战争,整个东北地区,甚至北京都会成说俄语的地方?

发布日期:2025-07-19 00:17    点击次数:182

近代中国经历了百年的苦难岁月,那时候,外国势力靠着武力强行闯入了我们的国土,大清朝也从它“世界中心”的幻想中惊醒,这才发现,我们跟西方已经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外国强权欺压我们,硬逼我们割让土地、赔偿损失,硬是把咱们变成了他们的属地,这事儿成了国人心里头一道永远抹不去的伤疤。

沙俄以前曾短暂占领并殖民过我国的东北地区。现在网上有种观点,说如果没有日俄战争,东北甚至北京可能都会变成讲俄语的地方。但这说法真的靠谱吗?

【沙俄对东北的殖民】

从16世纪后半段起,俄罗斯帝国就走上了领土扩张和殖民的道路。到了17世纪上半叶,他们把手伸向了黑龙江地区,跟清朝政府之间也开始有了摩擦。

打完雅克萨之战这些仗,又经过一系列谈判后,中俄两边定下了《尼布楚条约》这些划分地盘的协议。可就算法律上把边界划得清清楚楚,也没拦住沙俄想继续往外扩的野心。

清王朝衰败以后,沙俄硬逼着咱们签了《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这些协议,霸占了咱黑龙江北边、外兴安岭南边的一大块地方,甚至还想把乌苏里江东边的大片地盘变成他们和咱们一起管的。

沙俄为了更好管住抢来的地方,搞了个新规定,说只要俄国人搬到那边,就能分到大块地,还不用交税。这下可好,好多俄国人就跑到清朝的地盘上去了,跟咱们中国人闹起了矛盾。

19世纪那会儿,西方那些大国开始疯狂抢占地盘,想把中国给分了。沙俄呢,因为之前已经占了咱们不少地方,地理位置上占了便宜,所以他们就趁机拿走了咱们东北好大一片地。不光这样,他们还得到了在东北收税、建铁路的特殊权利。

沙俄硬逼着清政府,让清政府同意他们建中东铁路。清政府没办法,只好答应。而且,清政府还跟沙俄说,不管啥时候,沙俄都能用这条铁路运兵运装备。更过分的是,中东铁路旁边、松花江边上,都让沙俄设了税关来收税。

另外,沙俄和法国的资本家搞了个华俄道胜银行,靠着这家银行,他们在咱们东北大肆捞钱。

根据信息记录,华俄道胜银行竟然在我国东北地区大胆发行了他们自家的“卢布纸币”,也就是羌贴。等中东铁路开通运营后,沙俄更进一步规定,火车票非得用羌贴来买不可,就连铁路边上的买卖交易,也得拿羌贴来结算。

不过,这还没完,沙俄还打算在长城以北搞一个跟小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差不多的“黄俄罗斯”地盘。

所以,沙俄那时候在咱们东北搞了不少动作,他们开了学校,印了报纸杂志,还弄了好些个“学会”。这些玩意儿,说白了就是冲着咱们的文化来的。他们学校里的课程啊、规矩啊,跟俄罗斯那边没啥两样,报纸杂志也是一个劲儿地吹俄国文化。这摆明了是想让咱们中国人从脑袋瓜子里头,都变成他们俄国人那一套。

另外,沙俄为了在东北地区加强他们的掌控,还在那儿犯下了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等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事件。

有人这样想,要是那时候沙俄的侵略没被挡住,说不定北京也得变成沙俄的地盘了。

说实话,沙俄确实给咱们国家和老百姓带来了不少苦头。也因此,网上有这么个说法:假如日俄战争时日本没把沙俄“赶走”,那整个东北,说不定连北京都得变成他们口中的“黄俄罗斯”。照这么说,现在那边的人说的可就得是俄语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日俄战争赶跑了沙俄?】

1904年到1905年间,沙俄和日本因为想要控制朝鲜半岛和我们国家的东北,就在我们国家的地上打了起来,这场仗大家叫它“日俄战争”。奇怪的是,这场仗明明是在我们的地盘上打的,可清政府却说沙俄和日本都是他们的“好朋友”,然后就宣布自己不参与。

沙俄和日本在我国打了一场很猛烈的仗,后来沙俄因为在对马海上那场大战被打得惨败,加上他们自己国内又闹起了革命,实在撑不住了,只好同意美国来帮忙说和。这样一来,沙俄就只能以输家的身份跟日本签了个《朴茨茅斯条约》。仗打完了,日本就更快地对我国东北还有好多地方动手侵略了。

有种看法是说,日俄战争里日本把沙俄给“撵走”了,可后来日本在二战里头栽了大跟头,输了。这样一来,日本就“只好”把占的我们国家的地儿,像东北这些地方,都还给了中国。这样,东北才算是真正回到了咱祖国怀抱里。

要是沙俄在那时候赢了,苏联作为二战的大赢家,估计就不会把东北还给我们了。这样一来,东北可能就成了讲俄语的地界了。

这种说法真的靠谱吗?明摆着不对嘛。

其实吧,这种说法纯粹是日本侵略者瞎掰出来的,就是想让我们国家的人被奴役。

《日本霸占东北教育那点事儿》里头写了,日本在咱们东北搞了个假的“满洲国”后,就在那伪满的课本上瞎扯,说是因为日本“赶走了凶狠的俄国狼”,才有了他们吹嘘的“王道满洲”。

但实际上,日本并没有真的把沙俄那股侵略者势力从东北赶走,反倒是跟沙俄联手,把东北给分了。

《近代东北那点事儿》里头说了,日俄战争打完以后,沙俄虽然从“东北南边那块儿”撤了,但人家在远东那边儿又重新站稳了脚跟,而且对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东北北半拉,加强了殖民控制。

打完仗以后,沙俄对中东铁路边上的好地儿抢得更凶了,在吉林他们占了5500多公顷,黑龙江那边更是被占了12600多公顷。

沙俄那时候,在中国的地盘上想干啥就干啥,建房子、开工厂,还种地、放牧,甚至大肆砍伐我们的树木。这些行为,简直就是对我们国家主权的极大侵犯。

另外,沙俄为了填补战争造成的亏空,加大对我国东北矿产资源的抢夺,并且无视我国官员的反对,擅自在东北到处设立税卡,强行收取关税。

日俄战争结束后,俄国开始对东北地区加大移民力度。

根据资料,从义和团事件到日俄战争打响前,中国东北的俄国移民人数仅有3.4万。但日俄战争结束后,一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之前,东北的俄国移民数量一下子涨到了20万,这里面很多人都是沙皇政府早就看好的“军事移民”。

这明显表明,日本人其实并没能把沙俄侵略者赶走,他们只是跟沙俄商量好了,各自占了一块地盘。

还有一份证据能说明这个情况,就是在1910年12月头几天,俄国内阁开会时,陆军大臣苏哈姆林诺夫直接说了,根据他们和日本达成的协议,“眼下是吞并北满最好的机会”。

会议结束时,大家达成的共识是,如果突然吞并北满,可能会惹恼英美,因此这个计划被放弃了。但这事情已经很明显,日俄在抢占我们东北这块地方上,肯定是串通好了的。日本鬼子一直没能赶走沙俄,看起来他们也没那个打算要赶走沙俄。

【人民的斗争才是我们胜利的原因】

再有一点,也非常关键,就是我们之所以能拿下东北,说到底还是靠了中国老百姓的顽强抗争。

1900年那会儿,沙俄军队闯进了我们东北,东北的老百姓和军队立马站出来,跟沙俄干上了,誓死保卫家园,抵抗他们的侵略。

东北那旮旯,三省的地界上,到处都是跟俄国人干仗,想保卫家园、收回失地的勇士。吉林那边,更是拉起了一支好几万人的队伍,叫做忠义军,他们专门在海龙、通化那块地方,跟俄军对着干,使劲打击他们。

另外,早在1907年那会儿,咱们中国的工人们就已经跟沙俄杠上了,斗争得相当坚决。

根据资料,1907年1月份,哈尔滨的那个大工厂里,俄国的工人们打算搞个大动作,要为了纪念他们国家的革命两周年来个全体停工。可这事儿吧,让沙俄政府给提前知道了,结果他们直接抓了10个带头想停工的俄国工人。

那会儿,咱们中国的工人们自发地和俄国的工人们站到了一块儿,他们一起停工不干了,喊着要放出被抓的俄国工人,最后还真就赢了。

这事以后,俄罗斯工人跟咱们中国工人就联手起来搞“大变革”了。俄罗斯工人老往东北那边跑,给咱工人兄弟传授布尔什维克那套理念。这样一来,咱们中国工人的思想觉悟噌噌往上涨,还成了带头为咱中国人争取民族自由的主力军。

历史资料显示,十月革命那会儿,好多在俄罗斯的中国劳工都加入了苏俄红军,跟沙俄政府死磕到底。不光如此,在咱东北那旮旯,大堆中国工人也紧跟十月革命的步伐,狠狠地收拾了沙俄白匪军,给了他们一记重拳。

1918年那会儿,中东铁路上的中国工人们发起了一场大罢工,硬气地说不给白匪军运东西和人马。这样一来,沙俄那边等着的援兵就没法准时到西伯利亚了。这事儿可真是帮了大忙,让苏俄红军的压力小了不少,也算是给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保了驾、护了航。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接手了国家大权。紧接着,他们就毫不掩饰地指责沙皇俄国的殖民观念和侵略行为。

那以后,苏俄算是暂时收起了对我们国家的地盘念头。这事儿说明白了,真正把俄国侵略者赶跑的,不是日本人,而是咱们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

咱们也可以这么想,就算没有日本鬼子来捣乱,只要咱们中国老百姓齐心协力地抗争,俄国想占领咱们东北的事儿,那也是不可能得逞的。

毛主席以前就讲过,是中国老百姓那股子坚韧不拔、死磕到底的劲儿,让帝国主义没法把咱们中国给整垮。

再说了,日本人在咱们中国东北干的那些事儿,明摆着比俄国侵略者还要狠毒,给咱中国人添的堵更深更重。咱们压根儿就不能信那些给侵略者脸上贴金的鬼话,比如说那个“要是没日俄战争,东北全得讲俄语”的说法,纯粹就是瞎扯。

近代东北地区的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那段时间,东北这块地方经历了不少大事儿。从各种纷争到后来的变迁,每一段历史都让人感慨万分。那时候,东北作为重要的地区,受到了各方的。不少势力都在这里争夺地盘,想要站稳脚跟。这样一来二去,东北的历史就变得特别复杂,也特别精彩。工业发展在近代东北可是个大头。随着各种工厂的建立,东北逐渐成为了工业重镇。这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也让东北在全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然,近代东北也不全是好事儿。战乱、灾害,这些都让当地的老百姓遭了不少罪。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东北人民还是展现出了他们的坚韧和毅力,一步步走了过来。总的来说,近代东北史就是一部充满波折与奋斗的历史。它记录了东北人民在那个特殊时期的种种经历,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