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季,警惕“通知书”陷阱:家有长者如何防骗不踩坑?
每年高考一结束,录取通知书成了无数家庭的头等大事。孩子忙着查分数、填志愿,家里的长辈们更是操碎了心——盼望着好消息,又担心遇上假冒的“天降喜讯”。别以为骗局只针对年轻人,据百度数据显示,“高考录取通知书诈骗”搜索热度同比上涨53%,不少活力长者成了骗子眼中的“香饽饽”。
这几年,不法分子手段层出不穷,从假冒高校招生办打电话,到伪造精美的录取通知书,再到让你点开所谓官方链接缴纳各种费用,可谓机关算尽。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真假难辨的当下,有些老人还真容易被这些障眼法绕进去。
咱们小区前阵子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李阿姨接到自称某名校老师的电话,说孙女被提前录取,只需交个资料审核费就能拿到正式资格。这话听起来多像真的!幸亏邻居提醒,她才没掉进圈套。据我们社区调研问卷显示,在100位受访老人中,有28人坦言自己曾收到类似可疑来电或短信。
那么,这些骗局到底是怎么钻空子的?首先,不少老年朋友对网络操作不太熟悉,对各类新型诈骗缺乏防范意识;其次,一旦涉及孩子升学的大事,很多父母和祖辈都容易情绪激动,“喜从天降”的时候最容易失去判断力。
面对花样百出的陷阱,我们该怎么办?这里有三招实用指南:
第一步:认准官方渠道。不管收到什么消息,都要通过教育部门官网、高校官方网站或阳光高考平台核实信息。不轻信陌生号码和第三方网站,更不能随便转账汇款。
第二步:家庭联动守护。建议子女与父母保持沟通,把最新反诈知识讲给家里老人听,还可以在手机上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让科技帮忙把关。有数据显示,安装该App后,高风险诈骗拦截率提升约62%。
第三步:社区互助预警。在居委会、老年活动中心定期开展防骗宣传,让大家形成“一人识破,全员受益”的氛围。例如我们小区,每月都会举办一次安全知识讲座,今年参与人数比去年增长了一倍多,大伙儿都说收获满满。
其实说到底,无论骗子手段再翻新,只要守住“三道门槛”,基本都能化险为夷。当然,这也提醒我们,要重视数字素养培养,让每一位独立居住老人都能跟得上时代节奏,而不是成为信息洪流中的“小白”。
想想看,如果连一个小小骗局都可能让辛苦半生积蓄付诸东流,那我们的智慧和经验是不是也该派上用场?您觉得,是不是到了全社会一起织密养老安全网的时候了?
本文仅供参考,具体以当地政策为准
#跃见2025#
热点资讯
- 2025-07-03曝33岁国安国脚离队! 已和队友告别+哭成泪人, 或10年后重返河南
- 2025-07-21下巴有痣,是聚财还是散财?
- 2025-07-12为何前两任军委主席时期粟裕未能平反,江主席却为其恢复其荣誉
- 2025-07-26韩鹏时代首战,泰山队能否打破僵局
- 2025-07-17俄乌冲突启示中国 万枚红旗2导弹别扔 改装打台湾有大用
- 2025-07-08马卡: 迪亚斯计划与斯洛特会面 明确表达离队意愿&望球队放行
推荐资讯
- 白玉兰奖争议不断,宋佳获奖无可厚非,刘亦菲缺席引发热议
- 为什么美国敢炸伊朗却怕这个组织?以色列踩中新雷,中东局势乱了
- 重生七七年高考,父母逼我让高考名额给弟弟,我填他名字娶军花
- 二手车贷款陷阱大揭秘:高利率如何让你多付半辆车钱?
- 2025最保值车型排行榜:日系霸榜背后的三大黄金定律